美将领:只有一种武器能击沉核动力航母
从航母诞生那天起就不断有国家想挑战航母的地位,尤其是二战中更是登峰造极,美日两国在广袤的太平洋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航母大战,最终凭借着全球领先的国力,美军最终赢得了这场航母之战,二战之后,美军将航母发展到了顶峰,目前美国海军拥有11艘核动力超级航母,排水量超过10万吨,堪称是移动的"海上堡垒"。
很多人都认为像尼米兹级或福特级这样武装到牙齿的"海上巨兽"是不可战胜的,但这并不能阻挡众多国家去研究如何击沉美航母,其中以冷战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中国最为热衷,目前中国在周边地区打造了密不透风的"反介入网络",想用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核潜艇、陆基轰炸机和远程防空导弹来阻挡美航母靠近,这在实战中能发挥作用吗?
曾经在里根政府担任美国海军部长的约翰-莱曼日前表示,所谓反舰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将让航母变成废铜烂铁的说法并不可信,想要击沉一艘重甲防护的核动力航母并非易事,还从未有国家成功实现过,二战末期日本的神风特攻战机可以看做是人操巡航导弹,他们用大量生命换来了击中几艘美国航母的战果,但是却从未击沉,而核动力航母的防护要远胜二战时期,现在更是固若金汤。
美将领指出,其实只有一种武器能够击沉美国核动力航母,但中国绝不会使用,这就是核武器,美国海军在冷战时期曾测试过军舰抵御核武器的能力,如果一枚2万吨级的核弹在150米高度爆炸的话,方圆5公里内的水面舰艇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即使没有被彻底摧毁的话,其内部的所有生命也将全灭,从而让航母在事实上报废。
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技术已经成熟
最近中船重工展台展示了4种海洋核动力平台及船舶,包括2万吨海洋核动力平台、可潜式海洋核动力平台、核动力综合保障船、核动力破冰船;对此国内权威媒体《观察网》的评论文章认为,这是在为我国的核动力航母打下基础呢。
其实,中国在核军舰方面的建设经验还是有不少的,比如上述的核动力破冰船,按俄媒体报道,中俄在数年前就签置了,有关在核动力船舶领域展开合作的协议,目前中俄共同研制与建造新一代核动力巨舰:“北极”号,但不是航母,只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建造代号:LK-60YA。它标准排水量3.4万吨的庞然大物,长173米,预期满载重量可达10万吨。
更有甚者在海上核电站的进展方面,中船重工走在了其他船舶集团的前面,研究所还与湖北省合资创办了“中船重工湖北海洋核能有限公司”,在平台批量建设后,将形成市场规模逾千亿元的海洋核能产业链。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已经走在世界前沿,首创海上核电站。目前工程已进入技术设计收尾阶段,首个海上核动力平台将于2020年前问世,计划首先在南海岛礁建20座海上核电站,意义堪比航母。
就这项技术而言,军事专家张召忠还认为它比美国航母还先进,局座先生是这样描述的;其实航母和核潜艇上用的反应堆设计很老旧了,安全性远远落伍了。咱们现在研制的是先进模块化小型堆技术,和舰艇上用的反应堆技术是不一样的。
- 国家级反恐特种部队,猎鹰突击队有多牛
- 俄基地遭袭2名士兵牺牲!普京命俄军战备:绝不能让英雄白白死去
- 拼刺刀中国大刀占优势?抗战老兵怒斥:胡说!一个排被日军挑翻
- 巴铁心动了,或将军购乌克兰这款先进武器,军迷却表示理解
- 印LCA将首参加大型军演要打翻身仗?
- B29投送原子弹如何不受爆炸影响?
- 对岸拟将战机全年部署澎湖应对轰6K
- 巴基斯坦遭特朗普羞辱 受到日本慰问
- 不服再战,7架战机被炸俄罗斯如何反杀
- 002国产航母海试时间基本确定
- 核材料核心装备突破 日本呼吁免费技术共享
- 有美国做靠山日本为何也没胆招惹俄罗斯
- 趁叙军兵力空虚,反对派占领石油重地
- 中国激光武器最新动向:运-20或成空中激光堡垒 将用于超高空防御
最新头条
中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重点型号三期开发,印度发出
- 本月进行射程最长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关键
- 抢先!解放军列装全款首款高超音速武器,俄军被超越
- 俄军也希望跟上解放军节奏:新一艘071型才露面 就
- “相中”歼-20?外媒猜测巴基斯坦搞5代机要与中国
- 借基地买武器!美媒:俄罗斯埃及军事关系重回“蜜月
德国自称这款坦克世界同类第一:土耳其带其上战场
热点图文
推荐阅读
- 新闻排行
- 国内
- 国际
- 历史
- 社会
- 真相存疑:俄Su-24 / Su-35 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被摧毁照片?
- 固若金汤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苏35被摧毁照片,附卫星图曝光
- 中国航母一路高歌继续前进,第三艘已开工可能双舰岛大弹射!
- 一触即发:美军F-15从立陶宛起飞,在波罗的海拦截毛子Su-30
- 印度新年也疯狂,宣布从以色列和俄罗斯进行两项重大军事买卖!
- 辽宁号航母特混编队南下路线,非常有趣,五角大楼表示已懵圈!
- 俄国透露,某国战略导弹核潜艇发生重大事故,隐瞒不报!
- 印度首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在10个月之前发生重大事故,一直隐瞒不报
- 我们这项新技术已公开投入国际市场:美国却为是否要引进思来想去
- 中俄刚签卫星导航合作协议,近日又传来一大喜讯,让欧洲同行叫苦
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及图片来源互联网文章,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用户分享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